實施鄉村振興,重點要解決一個“錢”字,即“錢從哪里來、投到哪里去、有哪里穩定回報”的問題。其實質就是激勵問題。從“錢”來看,一方面就是要廣辟來源、多措并舉,按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理念,配置公共資源優先向“三農”傾斜。尤其是把發展普惠金融的重點放到農村,加強對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鄉村振興;另一方面,要有發展潛力、穩定回報的優質投資機會,以及區域發展前景所帶來的投資機遇,這正是市場邏輯下“錢來”的最佳激勵。各地要充分利用好土地這一寶貴資源,加快釋放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紅利。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尤為將農村邊角、散亂、荒廢等未利用的土地集中連片,用于特色小鎮建設和大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自愿有償退出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重點要解決一個“干”字,即“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正所謂“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一直是困擾農村發展的一個頑疾,實現鄉村振興尤為明顯。念好“引才經”。一是培養“領頭雁”,塑造鄉村振興“帶頭人”。大雁東南飛,頭雁最關鍵。培養“領頭雁”,需要各級政府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真正培育一批“沖鋒在前、眼界開闊、思想解放”的村“兩委”干部,讓他們大膽創新、發展新型產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為群眾致富路上的“燈塔”;二是吸引“新鄉賢”,構建鄉村振興“人才庫”。以鄉情羈絆為紐帶,組織各類活動,拓展鄉賢返鄉渠道,謀實“筑巢招”,引來“金鳳凰”;三是用好“土專家”,打造鄉村振興“智囊團”。以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能人巧匠、創業致富帶頭人,或高校畢業生等作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通過不斷完善、優化保障激勵機制,使“土專家”來得了、留得住,愿意到這個廣闊舞臺施展才華、大顯身手。
實施鄉村振興,重點要解決一個“興”字,即“誰來興、興什么、怎么興”的問題。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可以說是鄉村興則民族興國家興。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就是產業的支撐,“產業興旺,鄉村就興旺,區域就興旺,經濟就興旺”。產業興旺應從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這兩個途徑來實現,為鄉村振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為農業農村人口提供穩定的、可持續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這就要求各地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協作引領、產品輻射、技術示范、知識輸出和營銷網絡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帶動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朝規模化、集群化、專業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尤為關鍵的是要立足本地實際,探索走因地制宜,創新產業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發展理念的高度統一,并不意味著發展的同質化。特別是鄉村振興,不能一提到鄉村,就都去搞什么油菜花種植、打造花海、田園民宿等等,弄得“千村一面”,進而在同質化的競爭中“泯然眾人矣”。簡言之,鄉村振興要避免盲目扎堆,振興不能一枝獨秀,百花齊放才是春。(文/朱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