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但長期被認為是傳統意義上“家事”的家庭教育,如今上升到“國事”,還需要一個轉變過程。
“‘依法帶娃’應成為每個家長應有的基本認識。”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家庭教育自此具備了法律的強制性,需要每一位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社會公眾強化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
楊善竑表示,《家庭教育促進法》出臺伊始,抓好落實落細,尚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更好地形成合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準備提交《關于加快推動<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生效的建議》。
“要多渠道多力量共同推動家庭教育法治化,營造全社會理解支持依法實施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楊善竑呼吁,鄉鎮街道設立一批社區家長學校或者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服務指導。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衛生保健機構,可結合自身工作,加大家庭教育知識的普及。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開設家庭教育活動基地,提供家庭教育服務和實踐體驗等。
“家庭教育還需要學校的配合。”楊善竑建議,中小學校、幼兒園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教師業務培訓的內容,定期進行檢查考核。還可以邀請學校法制副校長或相關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定期召開家長會或家委會,向家長發放《家庭教育促進法》讀本,開展主題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普法教育活動等。
楊善竑還建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加大《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宣傳力度,讓每一個相關的人都深入了解各自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和義務,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并守法。
此外,她還呼吁將家庭教育經費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保障家庭教育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費用支出,有力保障《家庭教育促進法》各項內容能夠落地見效。




